html模版上海援疆團隊幫助建廠拓銷路 當地群眾正擺脫"低水平脫貧"
原標題:上海援疆團隊幫助建廠拓銷路,當地群眾正擺脫“低水平脫貧” 喀什由“內”到“外”改變

上海人看喀什,是大西北“內陸”,而喀什人稱上海,是“內地”大城市。滬喀兩地,互稱“內”,是自己人,而在台中商標申請查詢“一帶一路”上,兩地一東一西,均是我國對外交流和貿易的窗口。內部互幫忙,向外求發展。從某種程度上,上海對口支援喀什的7年,也是喀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7年。

喀什是西部邊陲,“五口通八國,一路連歐亞”,可沒有合適的產業支撐,喀什的區位優勢就難以體現。在上海援疆團隊的幫助下,向西,巴楚縣工業園區裡引進瞭一傢襪子工廠。記者一進門就“秒懂”瞭,巴楚是新疆最大的棉花生產地之一,也是全國最大的棉花中轉、儲備地之一,就地取材,就近從霍爾果斯等口岸出口中亞,正適合當地。工廠總經理艾尼瓦爾曾經在浙江諸暨和義烏工作過,據他介紹,因產品質量高,公司效益不錯,去年一季度向吉爾吉斯斯坦便出口短襪180萬雙,一年多來,增長迅猛,正計劃在襪子之外,引進手套、內衣、地毯等業務。廠房內,一百多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,他們大多是經過技能培訓的當地農民,食宿全包,每月收入約2500元。

向東,喀什開拓國內市場,一出手便是“特色產品”,比如以驢皮為主要原料的阿膠。在上海援疆團隊的牽線下,當地一傢阿膠企業與上海醫藥集團合作,開展技術、用工、培訓合作,按照“上海標準”生產阿膠,並借助上海醫藥集團的品牌和銷售網絡開拓市場。這傢阿膠企業的負責人張建琳介紹,雖然全國約七八成的毛驢在新疆,且這裡氣候幹燥和環境優良適合阿膠生產,但以前喀什少有具影響力的阿膠企業。2017年,該阿膠企業已簽訂單20噸,預計產值約3000萬元,吸納200多人就業,並帶動1000餘農戶養驢。 下轉5版 (上接第1版)向西向東之外,上海正幫助喀什產品搭建更廣闊的舞臺。滬喀農產品產銷聯盟已建立,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有瞭喀什館,上海市中心的常熟路設立瞭“今日喀什館”,上海與喀什成瞭“東店西廠”。另一方面,上海援疆團隊積極推進電商進農村,比如,巴楚縣已在12個鄉鎮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,在150個村莊或社區建立瞭電子商務服務點,紅棗、羅佈麻茶、巴楚蘑菇正從網上賣出去,當地的巴楚甜瓜在上海援疆幹部的策劃和包裝之下,改名“巴楚留香瓜”,一時成“網紅”。

有工廠有銷路,喀什才真正由“內”到“外”,從大西北內陸努力轉變為對外開放城市。從2010年至2016年,上海援疆團隊幫助對口四縣建成工業園區,並引入一批適合當地的紡織、服裝、食品、醫藥、化工、建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。截至2016年底,台灣商標查詢四縣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近450傢,解決就業逾2萬人。可喜的是,這一批企業,正開始帶動一批村莊興辦棉花、核桃、巴旦木等農產品的粗加工小作坊。

更關鍵的,是當地人由“外”到“內”的改變。標準化、組織化的大生產氛圍,正改變“一傢一戶種地放羊”的傳統勞作方式,讓更多的當地人從村莊裡走出來,從“低水平脫貧”中擺脫出來。一傢主營紅棗的上海援疆企業負責人孫磊,在喀什工作已七年,她能感受到當地維吾爾族員工們的進步。原本不少人常問她,為何每天早上開晨會?如今,沒人遲到,並能常為工廠提建議。幾位員工向記者細數工廠的好:按時上下班、周六日休息、不拖欠工資。曾幾何時,不少喀什人不願出去打工,別說去城市,連縣城都不肯去,還有人說,在傢一天有三個馕吃就夠瞭,何必外出?今年5月,記者在喀什一傢由上海企業援建的高星級酒店裡,遇見瞭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村小夥安卡·吐拉洪,他自豪地說:“可口可樂公司和波音公司的外國人來,都是我接待的。”他西裝筆挺,紮著紅色的領結,小胡子隨著笑容翹起,每月六千多元的收入,成瞭老傢村中少年們的“新偶像”。

台灣商標註冊查詢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rmb253i2d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